藝術論壇 / 藝思型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所《藝術論壇》稿約
- 本刊園地公開,歡迎海內外學者來稿。稿件內容以未曾在其他刊物發表過且未進行其他審稿程序之藝術研究學術性論文為限。恕不接受推廣性及報導性之文章。
- 《藝術論壇》撰稿注意事項:
- 單篇字數:本文含注釋以一萬至三萬字為原則。
- 圖版張數:20張以內為原則(含表格)。
- 本文、參考書目及注釋等格式請參照MLA格式(詳見「《藝術論壇》撰稿與註釋書目格式」)。格式不符合者,作者需自行修正通過後方予刊登。
- 請附論文中、英文摘要,各以300-500字為原則,並需列出3-5個以內的關鍵字。
- 作者簡介:含現職、學歷、經歷、著作、主要論文、聯絡電話及通訊處。
- 來稿圖文請以電腦打字編排,並以Word格式 及 Pdf格式,字級12交稿。
三、 《藝術論壇》以「年刊」形式發行,本刊徵稿以隨到隨審方式進行。
四、 所有稿件均須經編輯委員會送請兩位(含)以上專家學者評審、以雙向匿名方式進行審查,通過之後將發函告知。本刊對來稿有局部編輯刪改權,如不同意者,請於來稿上註明。
五、 來稿請寄:
journalofartforum@gmail.com,主旨:[藝術論壇]投稿-作者姓名
連絡電話:(02) 7749-3021 傳真:(02) 2369-9814;投稿後請來電確認是否已收到稿件。
六、 來稿如附有輔助照片、圖表,請加文字說明及註明圖片提供者。
七、 引用文獻、圖版、表格等凡涉及第三者著作權部分,應由作者自行取得授權,本刊不負涉及智慧財產權等法律責任。
八、 文字稿中之附圖請置於文後,表格隨文插入適當位置。圖、表之編號不論中、英文一律以「圖1」、「圖2」(以下類推)等方式表示。圖名請置於該圖之下並置中,表名請置於該表之上並置中。
九、 來稿如經採用,於刊印校樣時一律由作者自行校對,校對超過時限者移至下一期刊登。校對時請勿做過多刪補,以免造成編輯困擾。
十、 來稿經採用後,未經本刊編輯委員會同意,不得在他處發表;作者並須授權由本校將論文上網供學術研究者瀏覽。
十一、本刊物不另付稿酬,來稿經刊登後即贈送稿件刊登當期2本。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藝思型態》稿約
- 本刊園地公開,歡迎海內外學者來稿。稿件內容以未曾在其他刊物發表過且未進行其他審稿程序之藝術研究學術性論文為限。恕不接受評論性、推廣性及報導性之文章。
- 稿件內容以未曾在其他刊物發表過且未進行其他審稿程序之藝術創作理論、藝術評論之學術性論文為限。恕不接受推廣性及報導性之文章。
- 《藝思型態》撰稿注意事項:
- 單篇字數:本文含注釋以一萬至三萬字為原則。
- 圖版張數:20張以內為原則(含表格)。
- 本文、參考書目及注釋等格式請參照MLA格式(詳見「《藝術論壇 藝思型態》撰稿與註釋書目格式」)。格式不符合者,作者需自行修正通過後方予刊登。
- 請附論文中、英文摘要,各以300-500字為原則,並需列出3-5個以內的關鍵字。
- 作者簡介:含現職、學歷、經歷、著作、主要論文、聯絡電話及通訊處。
- 來稿圖文請以電腦打字編排,並以Word格式 及 Pdf格式,字級12交稿。
四、 《藝思型態》以「年刊」形式發行,本刊徵稿以隨到隨審方式進行。
五、 所有稿件均須經編輯委員會送請兩位(含)以上專家學者評審、以雙向匿名方式進行審查,通過之後將發函告知。本刊對來稿有局部編輯刪改權,如不同意者,請於來稿上註明。來稿不論刊用與否,概不退件。如須退還稿件,亦請於來稿中註明。
六、 來稿請寄:
journalofartforum@gmail.com,主旨:[藝思型態]投稿-作者姓名
連絡電話:(02) 7749-3021 傳真:(02) 2369-9814;投稿後請來電確認是否已收到稿件。
七、 來稿如附有輔助照片、圖表,請加文字說明及註明圖片提供者。
八、 引用文獻、圖版、表格等凡涉及第三者著作權部分,應由作者自行取得授權,本刊不負涉及智慧財產權等法律責任。
九、 文字稿中之附圖請置於文後,表格隨文插入適當位置。圖、表之編號不論中、英文一律以「圖1」、「圖2」(以下類推)等方式表示。圖名請置於該圖之下並置中,表名請置於該表之上並置中。
十、 來稿如經採用,於刊印校樣時一律由作者自行校對,校對超過時限者移至下一期刊登。校對時請勿做過多刪補,以免造成編輯困擾。
十一、 來稿經採用後,未經本刊編輯委員會同意,不得在他處發表;作者並須授權由本校將論文上網供學術研究者瀏覽。
十二、本刊物不另付稿酬,來稿經刊登後即贈送稿件刊登當期2本。
藝術論壇 藝思型態 撰稿格式 <<請點選下載參閱(pdf檔)
撰稿格式
- 文稿請按題目、作者、中文摘要、中文關鍵詞、正文、圖片、英文摘要之次序撰寫編輯。
- 論文篇名(題目):應簡明扼要,如有副題,以「︰」或「—」符號區隔,置於首頁最上層中央。
- 作者姓名:請附中英文姓名。論文如有合著者,請依第一作者、第二作者次序,於作者姓名右上角加註「*」、「**」符號以供對應,並於頁尾以「註腳」註明其所服務之機構、職稱等。
- 摘要:300-500字之中、英文摘要(應附英文題目、作者名、作者職稱與關鍵詞)。
- 關鍵詞:請各附中英文關鍵詞,各列於中英文摘要之下。
- 正文:
- 正文請用12 級字體,中文用新細明體、英文用Times New Roman。
- 每段第一行空兩格。獨立引文則每行縮三格,不必加引號。
- 各章節之標題必編序號。其序號請按:一、(一)、1、(1)……之順序排列。但標題儘量不要超過三層。
- 使用新式全形標點符號,如,。、;:!?。引文符號使用「」;引文中之引文使用『』。圖書、期刊名使用《》,論文名、詩名、藝術作品標題、書畫名等使用〈〉。西文藝術作品名使用斜體,不另加引號。
- 第一次提及的帝王或年號請附加公元紀年。例如:清同治元年(1862),明嘉靖(1522─1566)年間。干支及其他中外非公曆紀年,亦請括註公曆。
- 正文中的中日韓帝王或年號,請用中文數字紀年;其餘之紀年,請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 外國人名第一次提及時,請括號附上原名及生卒年。
例如:法蘭索瓦·布雪(François Boucher, 1703-1770)(英文名+半型逗號+空半型格+數字Times New Roman+半形破折號+數字Times New Roman)。
- 註釋:「註釋」附在每頁之末,用10級字體,中文用新細明體、英文用Times New Roman。每註另起一行,註間不另空一行。註之編號以每篇論文為單位,註釋號碼使用阿拉伯數字,順次排列,註釋號碼置於標點符號之後。
- 註釋中引用專書或論文之格式與範例:第一次引書或文章時,應註明全名及出版項,第二次以後則可省略出版項(出版社、出版年、期數)。請勿使用:“同上”、“同前引書”、“同前書”、“同前揭書”、“同註幾引書”,“ibid.,” “Op. cit.,” “loc.cit.,” “idem”等。
- 圖表:圖表照片須注明資料來源,並以阿拉伯數字編號。正文中引用時請註明編號,勿使用“如前圖”、“見右__________表”等表示方法。請以(圖1)或(表1) 的方式明示之。排版時,圖表將置於文末,請同時附上圖版目錄。
註釋書寫格式
一、古籍:
(明)汪廷訥,《人鏡陽秋》22 卷(萬曆28 年環翠堂刊;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本)。
(清)洪昇原著,竹村則行、康保成箋注,《長生殿箋注》(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
(清)孫承澤,〈趙子昂所臨馬和之毛詩圖〉,《庚子銷夏記》,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826》(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卷2,頁3。
二、專書:
大庭脩,《宮內書陵部藏舶載書目》(京都:關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1972)。
李之檀,〈(明代)版畫〉,王伯敏編,《中國美術通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8),頁250-1。
陳垣,〈跋《明季之歐化美術及羅馬注音文字》〉,1927 年刊於《明季之歐化美術及羅馬注音文字》一書,後收於《陳垣史學論著選》(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頁235-236。
三、論文:
(一)期刊論文
石守謙,〈清室收藏的現代轉化–兼論其與中國美術史研究發展之關係〉,《故宮學術季刊》23.1(2005),頁127-152。
(二)論文集論文
黃一農,〈極星與古度考〉,中國科技史論文集編輯小組編,《中國科技史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社,1995),頁127-152。
(三)研討會論文
吳春明,〈東南沿海史前史序列中北方文化因素的傳入與融合〉(臺北:中央研究院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歷史組:華南、臺灣與東南亞的史前史,2000年6 月30 日),頁127-152。
李松來,〈史前時代朝鮮半島的性格〉,《環渤海考古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第4 次:1992 年8 月:石家莊)》(北京:知識出版社,1996),頁54-56。
(四)博碩士論文
張繼文,《清代蘇州版畫風格演變之研究──兼論與日本江戶時代美術之關係》(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頁18-24。
四、翻譯書:
弗雷澤 (James George Frazer),《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研究 (The GoldenBough)》,汪培基譯(臺北:久大文化公司、桂冠圖書公司,1991),頁207-213。
五、報紙文章:
羅青,〈淡水觀落日有感〉,《中國時報》,2001 年1 月20 日,23 版。
六、網路資料
黃后秀,〈太平天國的嚴密軍律〉,《大紀元:文化網》
http://www.epochtimes.com/b5/1/9/9/c5452.htm (檢索日期:2005年4月5日)
西文
一、專書(書名請用斜體字):
Lucille Chia, Printing for Profit: The Commercial Publishers of Jianyang,Fujian (11th-17th Centurie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2), pp.23-65.
二、期刊(書名請用斜體字,西文篇名請加 “ ”):
Joan W. Scott, “Gender: A Useful Category of Historical Analysis,”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91:5 (1986): 1053-75.
三、博碩士論文:
Hiromitsu Kobayashi, “Figure Compositions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esePrints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Edo Period Japanese Painting Manuals,” (Ph.D.Dissertation o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1987), pp.23-36.
文末之參考書目書寫格式
一、中日韓文書目依照以上例舉之順序:古籍、書籍、期刊、各式論文、報紙文章、網路資源。西文置於中日韓文之後。
二、文末書目格式請比照註釋中之引書格式,但是出版項不加括號;西文之姓氏需改置於前,中文姓氏則不變。且第二行起隨後之行數皆需內縮一格。
例如:
(清)洪昇原著,竹村則行、康保成箋注,《長生殿箋注》,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9。
Chia,Lucille, Printing for Profit: The Commercial Publishers of Jianyang,Fujian
(11th-17th Centuries) ,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三、西文書籍若有多位作者,第一位作者姓氏需改置於前,其餘作者不變。
例如:
Katona, Steven K., Valerie Rough, and David T. Richardson, A Field Guide to
the Whales, Porpoises, and Seals from Cape Cod to Newfoundland,
Washington:Smithsonian Institution Press, 1993